欢迎光临安庆妇女网!
家庭文明建设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家庭文明建设
2017年安庆市“最美家庭”事迹简介
发布日期: 2017-08-18    作者: 安庆妇联   访问次数:

      家庭平凡,却是栖息的港湾;家风无言,却蕴温暖的力量。 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关于开展2017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暨家庭文明建设“十百千工程”的通知 》精神,经综合评审,产生了20户2017年安庆市“最美家庭”

1.余爱云家庭

      余爱云是龙眠街道办事处黄岗村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任劳任怨地照顾两位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婆婆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婆婆2010年突发脑溢血,生活无法自理。余爱云为了照顾好婆婆,把未成年的儿子寄居在学校。她每天专门为老人准备营养搭配得当的饭菜。正因为有了余爱荣的精心照料,婆婆患病4年来,虽长期卧床,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2014年婆婆去世,这个时候公公又因为意外摔倒,像当年照顾婆婆一样,她每天帮助公公翻身、擦洗,端屎接尿……正是这种悉心的照顾,公公的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媳妇的好,老人也是打心眼里记住。“媳妇好,好,“一般人做不到”……老人在清醒时,坐在床上就会这样断断续续地嘀咕着。


1.2.刘革霞家庭

      桐城市新渡镇徐河村王健文,1997年因患神经纤维瘤,终生瘫痪。面对年迈的公婆、尚需哺育的幼女和床上需要昼夜服侍丈夫,妻子刘革霞20年来不离不弃,真情守护瘫痪丈夫,养育女儿成长成材。

      刘革霞设计了一张与床沿等高的铁椅子,好让丈夫能“捱”上去“接地气”;向易拉罐里注入水泥,做成哑铃,让丈夫躺在床上锻炼臂力、拉动经脉;改装了活动床板,方便丈夫大小便。王健文流着泪说:“是母亲给我第一次生命,妻子给我第二次生命,双恩难报啊!”

      女儿王壮自幼乖巧懂事,大学时代的每个寒暑假,她在照护父亲之余,办辅导班、画产品设计图挣钱补贴家用。今年夏天从淮北师范大学毕业,为替父母分忧,正在选择“离家近”的单位工作。


1.3.汪名国家庭

      怀宁县高河镇和平村的汪名国家家里有三位年迈多病又听力残疾的老人,分别是汪名国的父亲和两位叔叔。两个叔叔因为残疾一直没能成家,全靠汪名国照顾,妻子曹利玲知道汪家的情况却义无反顾的嫁了过来。多年来,夫妻二人坚持在生活上精心侍奉,心理上体贴陪伴,给三位老人营造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汪名国的儿子生下来就没有左手手掌,但夫妻二人没有放弃。他们从小就学着从心理上疏导儿子,让他能乐观面对自己的肢体残疾,如今儿子已成长为活泼开朗、兴趣广泛的大小伙子,他们用爱浇灌出了新时期农村家庭文明的和谐之花。


1.4.项文革家庭

      项文革是怀宁县国税局的一名普通税干。多年来,他和妻子谨记父亲“百善孝为先”的教诲,始终精心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和岳父母,尽量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愉悦。同时,项文革多年如一日的照拂身患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妻子,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项文革本人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已达4800cc。儿子深受家中良好家风的影响,踊跃报名参军入伍,并因表现出色,被赋予重要使命,他正作为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参加护航任务,成为国之栋梁。这个家庭的成员用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担当,让小家始终免受风雨的侵袭,也在社会间吹拂了最美“正家风”。


1.5.李德美家庭

      李德美是怀宁县凉亭乡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7岁,1964年他与妻子汪珍华结为连理,婚后养育了四儿一女,生活甜蜜。这种幸福却在1989年的6月30日戛然而止,这天,在家干农活的汪珍华突发脑血栓,左肢偏瘫,余生须与轮椅为伴。28年漫长岁月,他推着妻子买菜做饭、赏花观景,从黑发走向白发,轮椅坏了又换,走了将近二万七千里。28年如一日,他坚持每天为爱妻洗澡换衣、按摩推拿,与她讲些工作、朋友家的趣事,无微不至、体贴入微。李德美用行动为人们做出了榜样,为儿孙后代树立了典型,他朴实的行动书写着真正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相依相扶,不离不弃。

      老人之心如金,此德为美!

1.6.余志成家庭

      余志成的家乡官庄镇升旗村大屋组,交通位置偏僻。在新疆打拼多年的他一直惦记着乡亲们,甘愿回到家乡做现代愚公改善家乡面貌。

      大屋组以前没有水泥路,余志成带头捐款7万元,还积极动员哥哥弟弟、远在国外的女儿捐资修路。为了让乡村更加美丽,余志成说服在外打工的同乡建房统一标准、统一格局,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广场的6盏路灯是余志成买来的,贫困户余谊全正在建的房屋地基是余志成家的自留地,水贵和杨庄敬老院的老人每到过年都会吃上小余送来的丰盛年味,后冲小学和水贵学校近400名学生的新校服是余叔叔赞助的,这些乡亲们都记在心里……

     余志成的两个女儿也非常优秀,都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并走上了工作岗位。


1.7.朱彩华家庭

      90年代初期,朱彩华夫妇抓住源潭刷业创业机遇,改行从事生产制刷产品的原料——刷丝。在夫妻俩的共同艰苦创业下,一家人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二十多年的致富道路上,朱彩华夫妇不忘父老乡亲,热心带动他们就业和创业。他们积极吸纳邻里乡亲,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妇女,到自己的公司就业,使她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创造经济收入。夫妻俩还根据多年来的创业经验,毫无保留的手把手带创业者跑市场,订业务,谈价格,定规格。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带动100多户邻里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夫妇二人热心公益。朱彩华女士作为潜山县巾帼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五年来,全家共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达5万余元。


1.8.徐联章家庭

      岳西县白帽镇桥梁村徐联章家庭,全家共有十口人,户主徐联章,63岁,党员,曾担任过农电工和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上,徐联章始终以一名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全家人在他的影响下遵纪守法、互敬互爱。二十年来,父子、婆媳、妯娌之间始终做到互相尊重、坦诚相对,不挟私、不带怨,一直和睦相处;子女儿孙积极进取、勤奋努力,逐渐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家庭成员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长辈、感恩回馈社会。徐联章家庭是一个和谐文明、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在大山深处,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9.刘  磊家庭

      刘磊家庭平凡而幸福,全家五口人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深受社会好评。刘磊是一名党员,年轻时从部队病退回乡后,谢绝政府安排工作,毅然回到农村。2005年用家庭积蓄创办了全国首家民办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机构——岳西县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十几年来免费为几百名留守儿童服务,乐当留守儿童的“爸爸”,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2007年刘磊又来到板舍敬老院,甘做五保老人的“儿子”,赡养31位孤寡老人,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和亲情陪护,让老人安享晚年。妻子储芳,党员,村卫生室医师,在基层卫生工作岗位默默奉献27年,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守护当地2500多名村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1.10.蔡长健家庭

      “蔡三顺堂”——四世同堂,家族成员百余人,户主蔡长健。整个家族一直秉持“与人为善,俭以养德,孝老爱亲,耕读传家”的祖训,被评为市级“最美农家”、县级“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

      孝老爱亲。共同照顾74岁的智障孤寡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媳妇叶金枝伺候卧床5年的老婆婆,擦身洗浆,无微不至……

      家风文明。夫妻和睦,叔嫂妯娌,翁婿婆媳和谐相处,家族编辑《盈德诗选》、《竹林呤》诗词集,送子女阅读收藏。

      热心公益。捐资硬化道路、挖水井、组建狮子灯会等,几年来为公益事业捐资20余万,还资助社会弱势群体达20万元。

      “三顺堂”这个平凡的家庭将良好家风言传身教演绎着很多感人的故事……


1.11.殷小霞家庭

      小池镇枫铺村李岭组李文胜、殷小霞家庭——这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

      1994年、夫妻俩遇见了一位刚满八岁的流浪女孩、夫妻俩不顾家人阻拦,毅然决定收养这个孤儿七年并帮她找到了亲人。

      2013年夫妻创办了家庭农场,承包荒山四百多亩种植毛竹,带动了本地留守妇女共同劳动致富。2014年农场发展林下经济、养殖湖羊。劳作之余,不忘照顾75岁患了老年痴呆的母亲,她们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乡邻无不称赞。


1.12.葛东升家庭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丈夫葛东升,望江县公安局赛口派出所副所长,妻子金晓红,望江县中医头针医院职工。夫妇二人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因成绩突出,多次获市县级表彰。

      因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他俩想方设法的陪伴父母、教育儿子。葛东升一直在基层工作,在家的时间很少,妻子金晓红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用心照顾着家庭,主动承担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和严重的心脏病史的母亲;从小严格要求儿子,儿子葛润景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师范大学。他们坚信幸福很简单,就是夫妻要互相体谅,大事懂奉献,小事知珍惜,共同面对和承担生活中喜怒哀乐。


1.13.计先立家庭

      计先立家庭是望江县华阳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家人用“勤、俭、爱”诠释着他最美的家庭故事。

      高中毕业后计先立先后做过货运和客运司机。2005年转行开起了轧花厂,支持家乡的工业发展,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2013年,顺应时代的发展他又做起了新型农民,组建了康利家庭农场和康婷粮油有限公司。

      计先立一家一直乐于助人,他们每年都到司阁村五保户和80岁以上老人家进行慰问。孩子把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都通过学校捐给了残疾儿童。全家勤俭至上,一分一厘,一钉一铆,都合理使用,把钱花在刀刃上。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爱心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


1.14.程国选家庭

      程国选和他的家庭在迎江区炮营山社区家喻户晓,大家亲切地尊称程国选为“公益爷爷”。多年来他们捐资助学,关爱特殊群体,热心社会公益,感动了许多周边的群众。2016年,安庆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程国选二老毫不犹豫地向灾区捐款1000元。他们关爱贫困学子,两年来,他们先后为社区“圆梦行动”公益活动捐赠了1.6万元,并广结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实施寒门学子圆梦行动。这样的大爱善举还有很多,程国选和他的家庭用行动践行着公益之心,向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2016年该家庭被评为迎江区最美家庭。2017年程国选被评为“安庆好人”。


1.15.程  敏家庭

      这是个幸福的家庭,夫妻恩爱、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在这个普通家里,有一种向上的力量,闪闪发光。程敏在两年前默默地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安庆市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6年4月程敏赴省立医院为一名5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女童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捐献,这一生命的援助,为几百公里之外的河南郑州女孩带来了生的希望。夫妻二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成绩。程敏家庭被评为2016年迎江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2016年“安庆好人”。

1.16.代小飞家庭

      在南水回族社区这片热土上,代小飞的家庭故事传为佳话。丈夫周平国早年在部队受伤,致严重伤残,左手右脚截肢,右眼失明。代小飞默默承受压力,日夜精心护理,周平国的情况日渐好转。三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情比金坚。他们尽心尽力孝敬父母,尤其是代小飞,护理丈夫再忙也把孝敬公婆放在心坎上,让老人吃好穿暖。在家庭的影响熏陶下,女儿周含乖巧懂事,品学兼优,在她的心中,爸爸是国家的英雄,妈妈是家里的英雄。一家人爱护小家,不忘大家。注重维护邻里关系,关爱周边的孤寡高龄老人,一次次温暖着邻居们的心。他们诠释着满满的社会正能量,述说着人间真情。代小飞家庭2016年被评为迎江区“最美家庭”。代小飞获2017年“安庆好人”称号。

1.17.许小妹家庭

      许小妹,一个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女性,用自己并不宽阔的肩膀,为年幼的儿子和生病的丈夫撑起了一个家。她的丈夫盛涛患有脑瘫,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承担不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而她本人则患有青光眼,视力不好,但是16年来,她守候在丈夫身边悉心照料,用心抚养孩子,对家人不离不弃,在风雨兼程中表现了一名妻子和母亲的担当与坚强。

      正如一首流传很广的歌中唱到的: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许小妹家日子虽然过得坚苦,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社区事业的热心。每当社区举办大型的公益性活动时,她总是积极参加,帮忙协助。几年以来,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把致力于公益当成一种幸福,把能够奉献当成一种满足。


1.18.查明霞家庭

      石化大湖新村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互扶持,尊老爱幼,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他们就是大湖新村查明霞、苏绍敏夫妇一家。

      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在水上公园都能看到他们相濡以沫的身影,夫妻和睦,生活阳光快乐。其实这个家庭也曾历经磨难,2009年疾病夺走了查明霞的双眼,她患上了抑郁症,几次自杀未遂,丈夫苏绍敏对失明的爱人不离不弃,想尽办法消除她失明的阴影,带着她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体育锻炼、旅游等,用他的眼带她看遍全世界。生活中他们也更加懂得感恩,孝敬双亲、睦邻友善、热心公益。

1.19.潘艮凤家庭

      潘艮凤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儿子懂事,丈夫体贴,她本人也是石塘社区公认的好心人。一家子人在她的带动下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用微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帮助身患绝症的女大学生,帮助体弱多病,家庭困难的社区老人,全家人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爱的真谛。


1.20.张  兵家庭

      这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这是一个勤勉、敬业、奉献、进取的家庭,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温馨家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这个家庭的风范;互敬互爱、勤俭持家是这个家庭的美德;率先垂范,为女楷模他们教育子女的路标;舍已为人,无悔选择是他们用行动践行承诺。

Copyright 2015 安庆妇女网 主办:安庆市妇联

地址:安庆市市委三楼 电话:0556-5346392 邮箱:ahaqwomen@163.com

技术支持:智海网络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