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早晨,雾散天晴,桐城市新渡镇凤凰村的汤庆玲信步走进离家不足200米的一家塑料包装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生产线上工人们都在有序忙碌,端坐在分切机前的汤金玲,很娴熟地将一扎扎分切好的包装袋整理装箱。
“今年就在这上班了,这活儿不累,工资待遇也不低,在家门口上班,家中的事儿还能照顾到,心里更踏实”。汤庆玲一边忙乎着一边欣喜地说道。
汤金玲的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丈夫在2018年患白血病,医疗费花去30多万元,当年因病致贫,现在两个孩子尚小,家中主劳动力的这一变故,致其家庭至今尚未脱贫。
汤庆玲和丈夫之前一直在北京打工,近两年他们在北京是边打零工边进行恢复性治疗。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犹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把他们的计划全打乱。北京那边的事儿没着落,去了心里也没底,在家又无合适工作,他们心急火燎:难道就这样在家中干熬?
当凤凰村妇联走访了解到她家这一情况后,根据汤庆玲的意愿,立即与当地一家效益好的塑料包装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安排她到分切工岗位上班,每月工资保底3000,多劳多得。另外,像她这种情况,根据桐城市人社“稳企业”、“稳增收”的“硬核”举措,通过申报,汤金玲还得到了500元的政府补贴。
汤金玲的丈夫和婆婆身体都不好,无法外出务工,该村妇联得知这一现状,特地联系有生产鞋套、浴帽的企业,对她们家重点关照,送货上门,让汤金玲的婆婆和丈夫居家手工加工折叠鞋套、浴帽。这样一来,她们家每月又有了2000多元的手工加工收入。依照对贫困户产业扶贫的奖补政策,她们还获得600元的手工加工补助。
“感谢村领导对我家庭无微不至地关怀,亲人般的帮扶。现在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会很快好起来的!”汤金玲对其家庭今年能度过难关、早日脱贫充满信心。
(撰稿人:何进香 审核人:汪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