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住潜山县余井镇天圣小学的吴疆华和他的同伴们来说,今年的暑假过的特别有意义。“我认识了身边山区许多的动植物,最主要的,我还知道了刘兰芝,张恨水……,以前对家乡的认识太少了”。和吴疆华一样,今年,天圣小学的一群留守儿童不出远门,享受了一场别样的夏令营。说起这些,还得感谢县妇联联络到的华中农大的雨露社团小雨滴支教队13名志愿者。
早在6月初,潜山县妇联就未雨绸缪暑期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何让留守儿童留得住,学的好,长知识,得安全就是县妇联思考的话题。一番讨论下,乡土教学和不出远门的夏令营摆上了留守儿童的“暑期档案”。几番努力,经过当地一家企业的牵桥搭线,华中农大的雨露社团小雨滴支教队来到了潜山。
7月,吴疆华和他的同伴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老师——华中农业大学雨露社团小雨滴支教队13名志愿者。这群志愿者们还特地从武汉带来一批体育用品,其中包括羽毛球拍、毽子、长绳、跳绳。除了体育用品,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小老师们带来的课程,除了常规的音乐、美术、手工等的教学,本次夏令营还包含特色课程——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课主要是给孩子们讲解当地传统、名人、古迹等特色文化,旨在让孩子们更全面系统地认识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潜山一直都是历史底蕴极为丰富的名城,天柱山、黄梅戏,张恨水、程长庚……县妇联与支教队精心设计,让孩子们从身边发现家乡的美。
“一直以来,学生都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没有多少时间去认识身边乡土文化的美丽和价值,我们来这里支教,就是想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将来能当一名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利华老师说道。
为了帮助孩子们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大学生志愿者和县妇联组织者还带领孩子们去了潜山县文化馆,参观了解当地乡土文化实物展。“在姐姐的家乡,有成群的牛羊,辽阔的草原,在你们这里,有什么呢?”来自内蒙古的支教队员小秦给孩子们上文化课,其实对她而言,也是一次乡土文化的充电。“没来潜山以前,真不知道潜山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以前只知道天柱山,这次我知道潜山有张恨水,程长庚,薛家岗遗址……”
支教志愿者活动,拉进了本地乡土教学的氛围,增长了社会认识,加深了同当地群众的感情。在人生地疏的外地开展两个星期的支教,队员们也深深感受到了来自潜山东道主们的热情支持。从支教第一天开始,队员们一直吃的是“百家饭”每天早上都有学生从家里带来梨和李子送给队员,每次外出调查,老乡们一听说是支教队员过来,并且了解到支教队员买菜不便的情况后,就主动带队员们到菜地里摘菜,而且拒收队员们的钱。“老乡的热情和淳朴使我们的支教更有动力,是我们倍感温暖,他们对支教队员这份质朴的感情让我们有信心将支教做得更好!”队员小米在支教博客中这样写道。安庆帝迈德活塞环制造有限公司不仅提供了活动期间所需经费的资助,还给志愿者送来米和面。“给学生一次实践的平台,也给留守儿童一次不出远门的夏令营,是我想要做的事情,也是企业的一份责任” 安庆帝迈德活塞环制造有限公司的梁成奇老总说道。妇联组织在这次活动中探索到一些合适的关爱模式。夏令营以大学—小学—群团组织—企业四方面力量资源整合的方式展开,也实践了 “四位一体”的社会关爱模式,为以后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